86书屋 > 其他小说 > 1949开国大典实录 > 开基立业的盛典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丽日高悬,白云异姿。天宇广漠,气爽风柔。近山呈黛,远岫隐渺……

1949年的秋天,对于古都皇城的北京来说,更是一个让人陶醉,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季节。

八方来客,盈盈笑语,洁净的街道,祥和的气氛,给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勃勃生机。

1949年9月下旬,662名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政协代表聚会在中南海怀仁堂里,进行着一项载入史册的开基立业的盛典: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9月21日,怀仁堂布置得焕然一新。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画像中间,挂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会徽的正面为一地球,地球中间是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地图上有四面红旗,象征四个朋友。地球的左右装饰以麦穗;地球上面,饰以车轮。麦穗与车轮表示着农民和工人;车轮中间缀一红色五角星,象征着工人阶级的领导。

9月21日7时,当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成员进入会场时,怀仁堂里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时间长达两分钟之久。

毛泽东走上主席台,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开幕。

礼炮声和乐曲停止后,毛泽东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致开幕词: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表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会场里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毛泽东那带着湖南乡音的讲话声,在怀仁堂里回荡着。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毛泽东在回顾了三年解放战争进程和旧政协召开的经过后,又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毛泽东的致词充满着自豪之情,言语间透出一个伟大领袖所具有的远大胸怀和目光。

他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他庄严地宣布:“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怀仁堂里,暴风雨般的掌声长时间地响着。

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为了这个目的,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摸索、探求,多少人为此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啊!

很多代表眼里噙着激动而兴奋的泪花。啊,中华民族终于盼来了今天这个伟大的日子,这是让人永记难忘的庄严时刻!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多么坚定的信心,多么豪迈的语言,这是一个已经站起来的伟大民族的心声!

毛泽东讲话之后,由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大会上讲话。

他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开幕了。从此,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时代——人民民主时代。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以极端愉快和热烈的心情庆祝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庆祝即将由这个会议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刘少奇强调了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的重要性,指出:“过去被人讥笑为一盘散沙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一旦在正确的领导之下团结成为一个统一的力量,它的光芒将照耀全世界,它将迅速地肃清一切残敌,克服一切困难,把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刘少奇表示:“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一起,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忠诚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问题。凡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并一道通过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将坚决地执行,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当刘少奇讲到这里时,台下的政协代表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在大会上发言的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

这位长期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为人民的幸福而奔波呐喊的革命者,是一位受人尊敬、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女性政治活动家。

她是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并讲话的。她激动地说:“今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中国的人民在前进,在革命的动力中前进。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惟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作为孙中山最亲密、最忠实的革命战友和生活伴侣的宋庆龄,看到孙中山为之毕生奋斗的革命目标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要实现,她怎能不激动呢!

宋庆龄讲话之后,民革代表何香凝,民盟代表张澜,解放区代表高岗,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新疆代表团团长赛福鼎,特邀代表程潜、张治中和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相继讲话。

陈毅在讲话时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百余万指战员,能派遣代表出席人民政协大会,躬逢空前的人民革命盛典,认为是无上光荣。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无条件拥护人民政协大会,愿在大会领导之下将人民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保证新中国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着,听候中央人民政府的调用,为消灭残余敌人和保卫新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

会议全体代表对人民解放军及其代表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是这支军队打垮了几百万国民党军队,解放了全中国大部分地区,使人民政协得以召开。所以,当陈毅上台讲话时,一阵又一阵掌声从会场中响起。

9月23日、24日、25日三天,继续举行会议。与会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登台讲话。

在9月27日大会发言结束后,当天又讨论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

9月29日,政协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体委员名额、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关于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规定、主席团常委会关于代表提案的审查报告等议案。

9月30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闭幕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这一天,刘少奇任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对于选举办法作了扼要的说明。刘少奇宣布:“到会有选举权的代表共576人。”如数下发选票后,在新中国历史中最庄严的仪式正式开始。每一个人经过一度深思,立刻在选票中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其实,代表们都是胸有成竹的。谁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谁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解救出来,谁一定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他会继续领导人民,永远走向胜利。

大会选出60位代表作监票人。9个票箱由9个监票人监守着。监查人详细检查了票箱,小心谨慎地锁起来,钥匙交给执行主席,然后开始投票。整个过程是那么严肃认真,表现着政协会议从始至终的精神。毛泽东仔细写好了自己的票,在下午4时20分,把票投进第三号票箱。

从开票箱中检出576张票,与发票数目完全相符。执行主席李立三说:“有选举权的代表都投票了,我们的投票是有效的。”人们热烈鼓掌,庆贺投票手续的完美无缺。

下午7时30分,执行主席刘少奇宣布选举结果。他一字一句地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575票。”全场代表一致起立,热烈鼓掌。乐队奏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乐曲。代表们合着乐声的节拍鼓掌,其中并夹着此起彼伏的“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乐声刚刚停止,有节奏的掌声又升扬起来。全场情绪沸腾,欢欣鼓舞。这是众望所归,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投了伟大领袖一票而感到光荣、骄傲。

当刘少奇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会场又沸腾起来,《解放军进行曲》与掌声相合,十分雄伟有力。刘少奇又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一直到宣布了56位政府委员的名单,会场上始终回响着雷鸣般的掌声。

中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完满地选举出来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完满地选举出来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完满地通过了……新中国已经做了她在开基立业时所应做的一切,代表们和全国人民当然要欢欣热烈地庆贺了。

毛泽东和6位副主席在持久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毛泽东宣布:“我们的会议已完满成功,现在举行闭幕式。”朱德走到麦克风前,宣读了闭幕词。朱德以“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毛主席万岁!”两句有力的口号,结束了他的闭幕词。在闭幕词中,他郑重地说:“我们全体一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时候,会场中各种灯光齐明,掌声如急风骤雨。主席台上展开一幅巨大的国旗,鲜红中泛着金光;乐队三奏国歌,人们屏息凝神,鼓掌应和。一种说不出的激奋情绪弥漫会场。是欣慰?是感激?每一个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人都是懂得的。

会议闭幕式后,全体代表驱车前往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天已近黄昏,电灯在中南海湖滨的绿树丛里闪闪发光,代表们沿着湖滨马路走出新华门。东西长安街上,从各地赶来准备参加阅兵的机械化部队正在行进,坦克、装甲车、榴弹炮……奔卷着一片烟尘,轧轧声震响四周。马路两旁挤满了观众。

还未到天安门,很远就望见那里光芒四射,直冲半空,无数彩色电灯泡和霓虹灯像一条发光的彩带在夜空里绣出了天安门的轮廓。行抵天安门前,更觉得置身在画中,天安门边的大门和四围的大厦上都镶满了电灯,灯光里可见成排的红旗在晚风里飞舞,平坦的广场上白色大旗杆高耸入云,两旁是一长列朱色的红墙。人民政协开会期间,北京的工人日夜赶工和成千学生、公务员业余劳动,完全改变了天安门广场的旧面貌。

周恩来等最先来到了广场,他在竖碑的地方察看着地形,接着,毛泽东和朱德也从车里走了下来,他们一下车就往竖碑的地方走去。大石碑还未刻好,这里只是先奠好一块基石,石碑周围都已被铲得十分平坦。汽车灯光闪闪不停,汽车陆续不断地驶进广场,代表们愈来愈多,几个青年代表搀扶着82岁的华侨代表司徒美堂,两个女服务生扶着何香凝最后走进广场。

毛泽东背着两手,不停地在石碑边上走动着,望望石碑;又不时望望周围,周围的大楼顶上无数的各色电灯也正照射着这位人民领袖,照射着广场,电灯光里大大小小的红旗在风里喇喇抖动,天安门更如一座巨大的发光的山,在那山尖上正是一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天色愈来愈黑,因而天安门附近的光也就愈显得耀眼夺目。他看看时候已晚,代表们已站好了队,就转身大声说:“首席代表站到前面来!”于是,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都闻声走过来,排成了一列,毛泽东站在排头第一个,20余年来这些忠心耿耿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历尽艰险的人民杰出将领,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现在站在纪念碑前,追念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及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别的战友!

周恩来宣布: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开始。

于是,乐队奏过国歌,又奏起了哀歌,大家脱下帽子,以毛主席为首的4亿7500万人民的代表,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地垂下头来,天安门广场沉默了,整个北京城沉默了,只有低沉的旋律在空中缭绕……“喝水不忘掘井人”,胜利的中国人民忘不了为争取今天而在昨天悲壮地倒下去的无数兄弟啊!他们就是为了争取今天,在昨天和前天用自己的血肉给我们铺平了道路,我们是踏着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今天,我们终于胜利了,我们宣布成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我们宣布从此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升起自己的国旗,我们高歌狂舞,踢开3000年奴隶的枷锁,迎接自由幸福的日子……我们忘不了他们!这些,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啊,我们忘不了那一串串熟识的脸庞,忘不了那些在北伐战争、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中倒下去的战友,忘不了那些为坚持民主斗争而被囚入集中营和监牢里,被拖到雨花台上枪杀的无数兄弟们……

乐声中止,毛泽东抬起头来,沉重地缓步走到扩音器前,宣读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洪亮的声音回荡着,冲激着天安门,冲激着四周的红墙和大厦,冲激着整个北京城,一切似乎都荡起了低沉的回声:“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时,毛泽东静静地走到石碑边,挖起一铲土扔到碑基边上,接着,朱德等一个个跟着上去铲土,一个跟一个,一个跟一个……周围依然十分沉寂,只听见乐队轻轻地奏着哀乐,以及铁锹撞击着石块的声音,整个北京城在悼念的沉默里……

让我们把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竖到千万人的心里去吧!竖到我们思想深处去吧!假如我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假如我们麻痹糊涂松懈斗志的时候,假如贪图享乐腐化忘掉艰苦本色的时候……就让人民英雄记念碑提醒我们应该好好记取我们先人缔造祖国的艰难吧,好好地爱惜这份由无数先烈的鲜血创造起来的家业吧!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自1949年奠基后,集中了全国优秀的工人和技术人材,进行紧张的筹备和设计工作。1952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7个单位推派代表组成。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彭真市长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薛子正任秘书长。委员会下设工程处,集合全国优秀的建筑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面所需的史料题材。

由范文澜主持的史料专门委员会很快便提出了九幅浮雕主题方案,报请毛泽东指示后,毛泽东批示:将“井冈山会师”改为“八一南昌起义”;“义和团运动”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平型关大捷”改为“延安出击”。毛泽东的批示不是最后的拍板,而是在此批示下,又经过多次送请中央审查,多次发回继续讨论,最后定下来八幅浮雕,即现在建成的,从碑身东面起,按其反映的历史顺序排列,依次为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江。

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开工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为了把纪念碑建造得更好,将前一阶段的设计经过和图案照片寄发给全国建筑、美术和文艺等有关部门,并曾在北京举办展览会,广泛征求意见,收到碑型图案和文字意见二三百种,很有参考价值。

对这些方案归类,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平铺地面式;二是巨雕像式;三是碑形、塔形。经过各方面、各团体代表以及在京的一些建筑师、艺术家会同评选,平铺地面式的方案先被否定,但雕像和碑、塔的形式成了建筑形式争论的中心。

在对建碑的形式举棋不定之时,有人说中央首长对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碑和北海“琼岛春阴”碑有偏爱,为此建碑形式便开始向现在建成的形式来设计。

对于碑顶的形式曾经有过争论,建筑家们的观点又各不相同。有的建筑家说“建筑顶”,但雕刻家主张用群像,他们认为“大尾顶”形象太古老,有人反对群像,认为群像在40米的高空,无论远近都看不清楚。

彭真得知此事后,经过认真思考,指示:群像的形式使主题混淆,不相配合,用“建筑顶”为好。现在看到的纪念碑顶便是按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建造,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碑基约3000多平方米,碑高37.94米,比对面的天安门城楼还高4米多,是我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碑正面的碑心石,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这块碑石采自山东青岛市浮山。

青岛浮山区的花岗石色泽柔和光润,磨光后质坚耐久,是我国著名的花岗石出产地之一。1952年6月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曾派出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搜集石样,后经研究确定:纪念碑所用的花岗石料石都选定在青岛浮山地区开采。9月,国营青岛建筑材料公司第一料石场全体职工接受了采石这一光荣的开采任务。

纪念碑石料开采下来时,重达280吨。在大料石启运来京前,为了加强领导,做好搬运巨石的工作,青岛市人民政府还专门组成大料石搬运委员会,并由首都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工程师和应约协助工作的鞍钢技术工人进行指导。参加这次搬运工作的有修建纪念碑的工人,民兵负责保护。大料石正式启程前,搬运大料石委员会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大料石是装在一个九吨重的铁排子上,下面做上木床,用四个“油千斤”顶着,再在下面铺上垫木和滚木,系上钢丝绳,用推土机在地面上拖着走,把石料从山上下落平地,又从山场运到相距30华里的青岛车站,然后装上特制的载重九十吨的大车皮专车运送来北京的。大石料从1953年10月6日下午5时启运,到10月13日安全运抵北京。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所属职工及铁路工作人员百余人,在车站上举行了简单热烈的仪式,欢迎护送大石料来京的全体工作人员。

纪念碑从地面开始有双重月台,踏着花岗石台阶上走,是承托碑身的大小两层须弥座。碑身四周围绕双层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周围,刻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高贵”、“纯洁”、“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到坚硬的花岗石碑上的,是已故著名书法家魏长青。毛泽东的题字原写在信纸之上,每个字只有两寸左右见方。要把这些字雕刻到碑心石上,首先要放大二十倍,其中一个“永”字就两米多高。当时用幻灯投影机放大,并按照光影把字描下来。魏长青精心细摹,把加工好的字再缩小到原来那样,与原来字体相对照,使复制品与原来字体不差分毫。

把字体往花岗石上刻,又遇到了难题:石碑又硬又脆,一刻就崩。魏长青建议,把胶皮覆盖在碑体上,将需要錾刻部位的胶皮挖下去,形成“阳文”轮廓,然后用高压喷射矿砂往花岗石上“打”,就这样打出一个个边缘整齐的大字。

魏长青出色地完成了刻碑任务后,建碑处要给他丰厚的报酬,他坚辞不受,并说“为人民建碑应尽心效力。”魏长青先生病故于1977年,终年7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碑心石上雕刻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八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背面,是毛泽东著文、周恩来亲笔书写的碑文。

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确定錾刻在向北的碑面上,是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定的。也是他还建议碑文由“写得一手极好的颜体字”的周恩来手书。

周恩来为了写好碑文,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他前前后后共写了四十多遍,最后选了最满意的一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