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书屋 > 其他小说 > 红楼如此多骄 > 第377章 世间安得两全法
  薛宝钗这次来清堂茅舍,却是焦顺颇有些瓜葛。

  当初二人通信时她受焦顺启发,薛家抢在工部之前,在金陵、扬州、广州等地开设了工学,将商号工坊里表现优异的学徒集中起来进行培训。

  去年底薛家的工读生就已经毕业了,经过小半年的考察试用,效果可说是相当拔群。

  产出盈利都有增加不说, 更重要的是这些对薛家感恩戴德,又具有一定替代能力的工读生们,极大的震慑了那些因为老东主英年早逝、少主昏庸无能,而蠢蠢欲动的遗老遗少。

  这阵子,南边儿商号里消极怠工、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的弊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这让薛家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下定了全面推广工读制度的决心。

  先前之所以仅在南方推行,一来是因为薛家移居京城之后,京津两地商号工坊的乱象,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对继续改进的需求并不紧迫。。

  二来么,也是担心在天子脚下和照抄官方的政策,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现如今工部的第一批工读生已经正式毕业,勤工助学的效果也得到了大众认可,有意要仿照的巨贾不在少数,薛家混迹其中自然就不显什么了。

  故此打从五月底,薛家就开始着手在京郊建立私学,同时在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征集有意入读的工商学徒。

  因为有在南方办学的经验,原本这一切进行的十分顺利,然而最近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杂音。

  “前几日万通老号的苏掌柜找哥哥打听, 问能不能托荣国府的门路,把家中子弟送入朝廷的工学里。”

  “哥哥马虎大意,也没当成是一回事,后来陆续又有几个掌柜、坊主找上门来, 昨儿更是连津门的陈璠都来信问起这事儿, 哥哥这才觉得风头不对,托人报给了咱们。”

  听女儿说了一通,薛姨妈却明显没弄明白事情的缘由因果,紧了紧裹着双腿的鲛绡纱,懵懂道:“这好端端的,怎么都闹着要去官办工学?”

  眼见那半透的轻纱,全然遮不住母亲身上大片的白腻,薛宝钗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劝说的话都到了嘴边,却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

  薛父生前是个‘开明’的,因见妻子怯热,便怂恿她在家少穿常服,多用些透气的轻纱遮身,后来更是弄了些稀奇古怪的亵衣,充做夫妻之间的情趣。

  也正是在他的怂恿纵容下,本来就偏爱奇装异服的薛姨妈,才养成了如今这样的习惯。

  尤其是在薛父死后,这甚至成了她追忆亡夫的一种手段。

  故此即便是宝钗看不惯,却也不忍为此苛责母亲,只能视若无睹的道:“还能是为什么,自然是因为官办工学出来的,有机会直接做去工部做官。”

  顿了顿,又顺带给母亲科普道:“本朝吸取前朝教训,原是断了捐身一途的,后来世宗皇帝怜惜官宦人家维系家门不易,这才恩准父祖两代皆在七品以上的人捐官,且捐出来的普遍都是虚职,根本无法补缺。”

  “似寻常工商子弟,就只能靠读书举业才有机会入仕——可这本就比人少了耕读家学的传承,又有几个工商子弟能考取功名的?”

  “如今听说只要在工学里表现出色的,就能直接去工部当匠官儿,他们自然都趋之若鹜。”

  说白了,在这些掌柜们看来,儿子考科举比不过人家正经读书人,但这经商做工的事情又有什么难的?

  人人都觉得有机会,自然人人踊跃争先。

  “那……”

  听女儿说了这一大通,薛姨妈却还是没能抓住重点,于是又问:“那这对咱们家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若操作得当,自然是好事!我昨儿琢磨了一晚上,这风潮多半已经在京津两地传开了……”

  同等级的掌柜坊主们之间,大多都有着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而兴办私学培养工读生的事儿,又不单止是薛家一個在做,如今既在薛家闹开了,旁的巨贾家中只怕也消停不了。

  正所谓众意难违,何况又事关儿孙未来前程,若是一味想要阻拦,下面必然生怨,倘若再有别家乃至对头走通了这条门路,只怕下面的掌柜就要人心思动了——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子孙前程、光宗耀祖的大事儿!

  故此在宝钗看来,这事儿堵不如疏。

  况且自家若能定期把人送进官办工学,也算是对下面的掌柜坊主们,又多了一种奖惩制衡的手段。

  至于优秀人才因此外溢……

  薛家做的是皇商生意,依托的是朝中的势力,对于所谓的优秀人才其实并没有那么看重,更在意的反而是忠诚度的问题。

  况且若从自家出去的子弟真能去工部为官,日后也不失为一份助力。

  说到这里,宝钗做出了最后总结:“依女儿的意思,咱们不妨一面联络焦大哥,将事情据实告知;一面联络各大皇商,订立进退之盟。”

  “官办工学的名额有限,现下绝不可能大量从民间招生,但各大皇商身份特殊,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届时焦大哥若认为事情可行,哥哥不妨趁机立威;若事有不协,对下面也算是有个交代。”

  虽然宝钗已经尽量平铺直叙了,薛姨妈仍是听的似懂非懂,但这并不妨碍她老怀大慰,拉着女儿连声称赞:“我的儿,家里亏是有你在,不然由着你哥哥胡闹,这家业早晚得散个干净。”

  宝姐姐在外面老成,在母亲面前却常有彩衣娱亲之举。

  顺着薛姨妈的拉扯,她将身子伏进薛姨妈怀里,脸庞贴在半边巍峨的粮仓上,闷声道:“妈妈先别夸我,这里面还有些事情要您老人家出面呢。”

  “还有我的事儿?”

  薛姨妈低头诧异的看向女儿。

  宝钗微微颔首,直带的仓室地动山摇:“事情的关键其实还是在焦大哥身上,工学的事情又是他一手操办起来,如今他又在工部掌着机要,无论事情成与不成都绕不过他去——所以我想请母亲出面和来家婶婶沟通一下,最好能当面问一问焦大哥的意思。”

  “这倒也简单。”

  薛姨妈奇道:“可这事儿为什么不让你哥哥去办,他们都年纪相仿又都是男子,说起话来也比咱们方便。”

  “妈妈难道还不知道哥哥?”

  宝钗无奈道:“他嘴里一贯就没个把门的,不拘是焦大哥还是那几家皇商的当家人,有那个是好相与的?到时候若把不该说的说出去,只怕好事也要变坏事了!”

  “各家皇商那里必是要哥哥出面的,所以焦大哥这边儿最好隔上一层,不该说的就干脆瞒着他——恰巧母亲与来家婶婶有这层关系,自然只能请母亲出面了。”

  说到这里,薛宝钗冷不丁就想起了,前几日焦顺用人力车拉着史湘云飞奔的事情。

  她当时并不在场,偏那幕情景就像是印进了脑海里一样,清晰的仿若亲见。

  若当初没有……

  如今是不是就不用这般劳心费力,还要惊动母亲出面了?

谷弣</span>  却说薛姨妈想到儿子的脾性,也连忙点头道:“还是你思虑的周详,那我过会儿就请来旺家的……”

  正说着,外面丫鬟进来禀报,说是袭人有事儿找姑娘。

  薛宝钗坐直了身子,奇怪道:“她这时候找我做什么?”

  若是袭人去蘅芜院找她,她倒不觉得奇怪,可特意追到清堂茅舍里……

  难道说是有什么要紧事?

  “妈妈,我出去瞧瞧。”

  说着,宝钗急忙起身到了外面。

  这时袭人满面愁容的,正拉着莺儿窃窃私语,眼见宝姐姐迎出来,她忙舍了莺儿上前见礼。

  薛宝钗一把扶住了袭人,笑道:“跟我客套个什么劲儿?听说你有事要找我,该不会是上回咱们一起缝的那衣裳,出了什么差池吧?”

  袭人忙道:“不是这事儿,姑娘的手艺怎会有错?”

  说着,她把贾宝玉最近沉迷佛学的事情讲给了宝钗,又苦着脸道:“若偶尔去一次倒也罢了,可自打开春就没断过,这阵子更是天天都去,我实在是担心闹出什么来,所以才……”

  薛宝钗闻言也不禁皱起了眉头,问道:“可曾禀给太太知道?”

  “这……”

  袭人支吾道:“我倒是跟太太提起过,却没说的这么细,再说当时二爷也没闹成这样——如今太太和老爷的事情刚有了转圜,这当口我又怎好去烦太太?”

  说着,又对薛宝钗微微一礼,满是期盼的道:“所以还请姑娘帮着拿个主意。”

  薛宝钗一时默然。

  这些道理禅机最能迷惑痴人,东府里贾珍的老子贾敬,年轻时也是风流纨绔,便到了中年也不改脾性,否则也不会年近半百还生出个贾惜春来。

  可一朝顿悟之后,这么个翻版贾赦竟就抛妻弃子做了道士,常住在城外玄真观里不肯回家。

  倘若贾宝玉也学了自家堂伯……

  宝钗心中不禁又生出悔意来,若只是不知上进也还罢了,自己做为妻子勉力帮扶就是,可若起了出家避世的心思,却又如之奈何?

  不过如今两下里都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自家再想反悔也早已晚了。

  故此宝钗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苦闷,思索该如何斩断宝玉的‘慧根’。

  想了想,她确定道:“他就只去栊翠庵?”

  袭人点了点头,略一迟疑之后,还是照实答道:“姑娘也是知道他的,见了那些宝相庄严的师太就浑身不自在,也唯有妙玉姑娘能入他的眼。”

  说白了,别的师太都年老色衰了,唯有妙玉青春正好清丽脱俗,莫说她的佛学知识本就不差,就算只会念丧经,贾宝玉多半也会甘之如饴。

  听出了袭人话里的意思,薛宝钗又低头沉吟了半晌,心中明明早已有了主意,但却迟迟没有再开口。

  袭人也是个人精,初时不解其意,后来也就渐渐恍然了,忙一提裙角跪倒在宝钗身前:“奴婢如今早将姑娘当成是奶奶看待了,便有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搬弄是非——求姑娘看在往后,就给我们出个主意吧!”

  贾宝玉如今对那妙玉推崇备至,倘若薛宝钗暗中设法针对二人的关系,自然不好让宝玉知道。

  说到底,宝钗还是有些信不过袭人。

  这对袭人而言,却是比贾宝玉痴迷佛学更大的问题,于是跪在地上连连赌咒发誓,表示要效忠未来奶奶。

  “快起来、快起来!”

  眼见袭人如此,宝钗急忙又将她扶起,嘴里道:“我也早将当成是姐妹看待,又有什么好避讳你的?我方才没言语,只是想着该怎么两全其美才好。”

  顿了顿,又道:“那妙玉既是异类,事情又全因她而起,何不将她请出大观园去?”

  袭人听了这个法子,心下却微微有些失望,喃喃道:“这么说,还是得惊动太太喽?”

  那妙玉是王熙凤做主、老太太首肯,才特意从外面请来的,要想把她赶出大观园,至少也得是王夫人出面才成。

  可这样的法子,又何须宝钗来想?

  谁知薛宝钗却连连摇头:“这事儿虽不能瞒着太太,却也不能让太太直接出面。”

  袭人登时糊涂了,疑惑道:“这又是什么道理?求姑娘把话说清楚些。”

  “你是最知道宝兄弟为人的,却怎么反倒糊涂了?”

  却听宝钗解释道:“他近来越发随心所欲,别人越是劝说他便越是我行我素——倘若太太直接将妙玉请出去,说不定适得其反,真就让他陷进这些道理禅机里去了。”

  袭人闻言这才恍然。

  贾宝玉如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越是长辈明令禁止的东西,他只怕越是要钻研。

  这事儿的根由虽在妙玉身上,可若是人被赶走了,根儿却扎的更深了,岂不弄巧成拙?

  她一时也没了主意,忙问:“那姑娘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没有?”

  宝钗沉吟着来回多了两步,这才成竹于胸的道:“若因为宝兄弟的事情赶走妙玉,自然不妥,可若是因为别的事儿呢?”

  “别的事儿?”

  “譬如前些日子珍大嫂想请她做孩子的干娘,她非但一口拒绝还出言不逊……若是珍大嫂执意追究起来,咱们再顺水推舟行事,宝兄弟即便知道了,也只当是妙玉妄言惹祸,自然不用担心他误入歧途。”

  袭人听了这条妙计,登时就觉得一天云彩都散了——最主要的是,这样操作的话,就不用担心贾宝玉怀疑到她身上了。

  当下忙真心实意的吹捧道:“亏是姑娘兰心蕙质,能想出这样的万全之策——还请姑娘去向太太分说,尽早把事情了了才好!”

  宝钗却摆手道:“且不急,怎也要等太太和老爷的事情尘埃落定再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